运行管理

2022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3-10-25

2022年度重点室考核报告(上报版).doc

本年度,实验室围绕4个既定研究方向开展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如下,具体内容详见报告:有机电致发光(OLED)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目前在手机、电视及柔性显示等领域已经得到了实际的应用。近年来,面向超高清显示技术的需求成为OLED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使OLED显示达到超高清显示的要求,有机发光染料必须具有较窄的光谱半峰宽(FWHM)来满足极高的色纯度。近年来,基于硼氮掺杂的多环芳烃(B,N-PAHs)因其独特的窄光谱特性在OLED领域里备受关注。其中利用BN原子相反的共振效应构筑的多重共振热活化延迟荧光(MR-TADF)材料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通过MR效应诱导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定位在不同原子上,使原子之间的成键/反键特性减弱。大大减小了最低激发态至基态辐射跃迁产生的原子之间的电子密度的变化,从而减小了伸缩震动,有效地实现了从深蓝光到近红外光的窄光谱发射(FWHM 30 nm)范围。然而,尽管目前B,N-MR染料在效率、光色、半峰宽以及器件寿命上均有着快速的发展,其分子骨架几乎都依赖于 N-B-N的三角烯结构 ,这极大的限制了BNMR分子的多样性以及对其构效关系的全面认识。清华大学有机光电子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段炼教授和张东东助理研究员研究团队通过分别引入 -氮极性键与米基硼单元提出了两种BN类多重共振窄光谱染料的新型母核设计策略,为设计高性能的多重共振窄光谱染料提供新的思路。相关成果均发表在 Angew. Chem. Int. Ed.上。这是 首次报道含B-N极性键掺杂的MR-TADF发光染料,并表现出优异的电致发光性能。此研究为开发高色纯度有机发光染料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有助于进一步推动高效率、长寿命OLED器件的发展。